军武次位面作者:染血军神利瓦莱互联网配资网站
▲ TKB-1055残骸
最近,莫斯科周边的一些市民在清理防空作战残骸时,偶然发现了一些导引头碎片,经过分析确认,这些残骸来自俄罗斯最新研发的TKB-1055反无人机导弹。这一发现不仅标志着这款专为应对无人机威胁而设计的微型导弹已经投入实战使用,也意味着俄军在防范乌克兰频繁无人机攻击方面,增添了一项强有力的新武器。
▲ 铠甲-SMD-E防空系统展板
TKB-1055导弹首次亮相是在2023年8月的“军队-2024”国际军工展览会上。它由俄罗斯一家技术公司专为应对无人机集群袭击而开发。与传统的大型防空导弹不同,TKB-1055体积小巧,单枚导弹的重量显著降低,这使得“铠甲”防空系统能够在相同载弹量下,携带更多的导弹。
最吸引眼球的变化是,配备了TKB-1055导弹的“铠甲-SMD-E”防空系统,可以一次性携带多达48枚导弹,这一数字是传统“铠甲”系统原有12枚的4倍之多。这种设计反映了现代战场上无人机作战的新特点:不再是单一目标,而是大量无人机形成的饱和攻击。在面对这种战术时,传统的“一发导弹打一架无人机”的模式显然已经不够经济和高效,需要用更多小型导弹来应对。
展开剩余78%▲ TKB-1055弹头
从公开的技术参数来看,TKB-1055导弹的最大射程为7000米,最大攻击高度可达5000米,最短射程约为500至700米。这一设计非常讲究:7公里的射程足够让导弹在敌方无人机进入有效攻击范围之前将其击落,而500米的最小射程则避免了在近距离拦截时,导弹碎片对己方装备造成附带损伤。
与之相比,原版“铠甲”系统的57E6-E导弹射程可达20公里,但面对低成本无人机时,这样的“大材小用”显得相当不划算。TKB-1055的设计可以说是针对无人机“量身定做”,它追求的是成本效益最大化,而非盲目追求射程或威力的极限。
“铠甲-SMD-E”系统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完全取消了原有的2门30毫米机炮。取消机炮后,腾出的空间和重量被用来增加导弹的携带量。这一设计思想可以看作是俄军对现代无人机威胁特点的深刻认识。毕竟,在面对几十架甚至上百架无人机的蜂群攻击时,机炮的射速优势很快就会被弹药量的限制所抵消。
▲ TKB-1055导弹及其发射筒
从今年6月TKB-1055导弹正式交付俄军使用,到如今在莫斯科地区发现实战使用的残骸,间隔不过短短几个月。这个迅速的部署显示了俄军对这一新型武器系统的信心,并且足以在首都防空圈这样至关重要的区域快速投入使用。
▲ 枞树系统:单兵拦截无人机的“小巨人”
而在更早之前,俄军推出了“枞树”拦截无人机系统。与TKB-1055专为大规模集群无人机袭击设计不同,“枞树”系统主要应对单一目标的无人机威胁,适用于小规模、零星的无人机攻击。两者的设计各有侧重,前者应对的是饱和攻击,而后者则更注重个体目标拦截,因此它们并非直接竞争的关系,而是处于不同层级的防御手段。
TKB-1055导弹的诞生,也反映了现代防空作战理念的重大转型。 传统的防空系统通常侧重于对高价值目标的精确打击,导弹的成本常常远高于被击落的目标。但当面对低成本、数量庞大的无人机威胁时,采用传统的“杀鸡用牛刀”方式显然不再合适。
TKB-1055的设计思路是通过使用相对便宜的小型导弹应对低成本的小型无人机,力求保持作战成本的可控性。尽管单枚导弹的威力可能不如传统导弹,但借助数量上的优势,整体防护效果可能会更佳。
▲ FK-3000防空系统的48枚小型导弹储备
那么,面对这样的一款出色武器,中国是否有类似的装备?答案是肯定的。早在2022年珠海航展上,国产的FK-3000型对空防御系统就已经亮相,该系统采用了弹炮合一设计。其中央配备机炮,侧面则配备防空导弹,每侧有两种导弹可选:一种是射程较远的导弹,另一种是微型的反无人机导弹。
如果选择微型导弹进行部署,每侧可装载48枚,这样算下来,单个系统的总载弹量可以达到96枚,几乎是俄罗斯TKB-1055系统载弹量的两倍!此外,FK-3000系统还具有“有人/无人车协同”设计。两辆无人战车分别携带24发微型导弹,每辆车配有光电转塔和雷达探测目标。按照最大载弹量计算,这一系统的总导弹数可以达到144枚,堪称防空武器领域的“重磅炸弹”。
▲ FK-3000的“有人/无人车协同”设计领先全球
值得注意的是,FK-3000系统不仅能够有效打击传统战机,还能高效应对无人机,代表了未来地面防空武器的发展方向。该系统还具备与无人战车协同作战的能力,火控雷达和制导站配备在“主车”上,而无人战车则负责前出部署,以保护主车。
尽管俄罗斯的TKB-1055导弹系统表现不俗互联网配资网站, 但仔细对比后可以发现,中国的FK-3000系统在多个方面走在了前面。考虑到俄罗斯如果拥有类似的中国装备,或许乌克兰局势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发布于:天津市华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